鴨品種品系育成及其品質劉秀洲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
一、宜蘭分所現有鴨品種(系)育成流程及其性能
(一)褐色菜鴨(L105)
(1) 選育目的:
針對40週齡體重、蛋重、蛋殼強度及52週齡產蛋數等性狀選拔優良公母鴨配種、繁殖、檢定。
(2) 選育流程:
第1代至第6代均利用限定指數選拔(restricted index)使 40週齡體重及蛋重保持恆定,而使52週齡產蛋數達最大遺傳改進量,依品系選拔每品系內50%之高指數母鴨,再依其30週齡(第1代至第3代)或40週齡(第3代至第6代)蛋殼強度選留其中之50%,使最終之選拔壓力為25%。
第7代至第13代依鄭(1996)發表之遺傳參數重新估算遺傳值,並以SAS計算變方與共變方,在設定條件下(40週齡體重及40週齡蛋重固定,40週齡蛋殼強度每代改進0.013kg/cm2,而產蛋數改進最大)求出選拔指數的最佳加權係數後,依據其選拔指數選留高指數母鴨60隻、公鴨20隻作配種繁殖下一代。
(3) 品系性能:
(二)青殼蛋品系(L106)
(1)選育目的:
育成全產青殼蛋之褐色菜鴨品系
(2)選育流程:
每世代由約500隻母鴨與700隻公鴨中選留蛋殼a值最小之母鴨75隻,全同胞姊妹鴨平均a值最小之公鴨20-25隻,繁殖下一代。
(3)品系性能:
(三)白色菜鴨(L102)及北京鴨(L201)毛色選育
(1)選育目的:
為了改良土番鴨的白色及改進其屠體外觀,白色菜鴨(L102)及白色北 京鴨(L201)二品系分別於1973及1984年開始選育後裔土番鴨毛色。
(2)選育流程:
母鴨於二十六週齡時以混合之公番鴨精液人工授精,檢定母鴨之後裔土番鴨毛色等級。土番鴨之毛色等級依黑色羽毛出現之面積大小由全白(第1級)到全黑(第15級)共分為15個等
級,其後裔土番鴨白色羽毛出現率高之母鴨則留為種用。公鴨依其姊妹後裔土番鴨毛色成績選留繁殖下一代。
(3)品系性能:
(四) 白色菜鴨(L102)及北京鴨(L201)受精持續性選育
(1)選育目的:
為達成 1 星期 1 次人工授精之模式進行生產土番鴨 ,自90年開始受精持續性選育,以降低土番鴨生產成本。
(2)選育流程:
於母白色菜鴨及母北京鴨產蛋高峰期間利用 10-15隻公番鴨混合精液 0.05mL 單次人工授精,以便進行為期 2 週之後裔土番鴨親代之受精持續性檢定。檢定期間,每隔 7 日入孵 1 批,分別紀錄入孵蛋數、7日受精蛋數、死籠蛋、孵化數及最長受精蛋持續天數,同時繼續追蹤 3 級以內毛色成績。
(3) 品系性能:
(五)白色番鴨(L302)
(1)選育目的:
改善分所種用番鴨之早期生長速率,藉以帶動本省商業肉番鴨及土番鴨體型之轉變,長期則希望能建立本土性大型番鴨種原。以提昇本省肉鴨業之競爭力。
(2)選育流程:
自第0代至第8代採用10週齡體重體表型性狀作為選拔指標;1998年以動物模式估算遺傳改
進後,選拔指標修正由體表型值改為遺傳值。
(3)品系性能:
二、宜蘭分所之育種方向
(一)應用育種技術,進行種鴨遺傳潛能評估選拔及應用,育成新品種(系),供應優良種禽
(二)建立最小疾病種原供應系統
(三)應用生物技術提升鴨隻生產效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