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鴨(Muscovy, Cairina moschata)
3 番鴨(Muscovy, Cairina moschata)
番鴨原產南美祕魯,早期本省飼養以黑色番鴨為主,面部有紅色肉疣為主要特徵,善飛翔,腳脛及蹼為黑色,嘴喙淡粉紅色,公母鴨體型相差幾近 1 倍。公鴨體重 3.5-4.0 公斤,面部肉疣大且鮮紅,尾部無性羽,叫聲沙啞,飼養7個月可供採精,精液量約為 1.5 c.c。母鴨體重 2.4-3.0 公斤,飼養 6-7 個月開始產蛋,冬季為休產期,賴菢性強,年產蛋數約為 90-110 個,平均蛋重約為 80 公克。番鴨因肉質鮮美,有特殊香味,古文獻又稱「麝香鴨」,是國內冬令進補「薑母鴨」「紅面鴨」最受歡迎的材料。
民國 51 年台灣曾由澳洲進口白色番鴨,嗣後亦陸續自荷蘭及美國等地引進 L301 品系,為改善本地三品種土番鴨之生長性能,又於民國 73 年由法國農業研究院贈送番鴨種蛋後成立 L302 品系,白色番鴨羽毛全白,喙與腳脛呈粉紅色,其他特徵與黑色番鴨相似,唯 L302 品系之頭部摻有少許黑色羽毛。
宜蘭分所成立 L302 品系後積極擴大族群,進行大體型番鴨選育,L302 較原先 L301 生長更快,體重更重。L302 品系供做肉鴨生產,公鴨 11 週齡體重可達 3.9 公斤,母鴨 10 週齡亦可達 2.3 公斤(成熟體重公鴨 5.6 公斤,母鴨 3.1 公斤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