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黃牛的毛色
4 台灣黃牛的毛色
一般人總以為只要是黃色的牛都稱之為黃牛。站在毛色的立場上來看,一頭有著黃色被毛的牛叫做黃牛並無不妥,但若是以此來我我國固有的黃牛則有待商榷。雖然中國固有的牛均稱為黃牛,但毛色並不僅限於黃色而已,只不過是黃色所佔的比例比較高罷了,實際上還有其他不同深淺程度的竭、灰、紅、黑、白色及這些毛色之間的混合色組成,甚至也有全黑、全白的毛色。所以,認識黃牛的第一步,基本上必須瞭解並非黃色的牛就都稱為黃牛。
根據歷中上的記載,自古我國黃年在某些歷史時代和地區並非以黃色為主,在其進化過程中,顯然已出現有意識選擇的影響。例如,《禮記,檀弓上》指出:「夏朝黑,性用玄;殷尚白,性用翰;商尚赤,牲用辭。」唐朝榆林石窟之《五牛圖》彩畫中,有黃牛、紅牛、黑白花牛現。明朝李時珍之《本草綱目》將 牛視為中國牛種的代表,而且說:「牛有 牛、水牛二種, 牛小而水牛大,牛有黃、黑、赤、白、雜駁數色。」可見李時珍所謂的牛實際上即為黃牛。又,清初張宗法《三農紀》寫到:「北人呼 牛為黃牛,黃者言可祀地也;又云旱牛,與水牛別也,不喜浴也。其形環目,肩負肉封(指肩峰),頸下裙垂(指胸垂),尾長若帚,其聲遠大,色有黃、黑、赤、白、斑黎、蒼褐,…。」,由此可見黃牛之稱由來久矣,且毛色呈多樣化。
近代美國的菲利普(Ralph Wesley Philip)博士在其1945年出版的《中國的家畜》一書中,曾對中國的黃牛作了一番論述,其中有關毛色的部份大致為:蒙古牛毛色頗不一致,有黑、竭、黃、白花色,更有黃黑斑紋者;華中、華南所產之牛,黃色最為常見,亦有褐色者,若在產區,亦有深紅、淺紅,黑色也有,惟不受歡迎,蓋農人有“十黑九懶”之諺也。